第325章 民族同化_大唐:我真不想当皇上啊!
笔趣阁 > 大唐:我真不想当皇上啊! > 第325章 民族同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5章 民族同化

  第三百二十五章民族同化如何同化一个民族?李炎认为,除了种族之间的混血,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认同。他不由想起了后世看到的一些事情,土其人一直以自己是突厥人的后代而骄傲,而他们与雅典人又是世仇,然而现代的基因学经过测试后表明,土其人实际上只有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八的突厥和中亚少数民族血统,现代的土其人从血源上更接近于雅典人,大多数土其人都是雅典人的后代。与此同时,基因学也显示,后世现代的汉民族与古代汉民族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血源关系。后世的汉民族,确实是古汉族的遗脉,特别是父系,更是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有波黑的穆族,实际上血源上就是信任了清真化的塞族人,可是他们却与塞族长期战争,与克族结成了联盟。从这点上来看,血源与民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否则土其人也不会与雅典人成为世仇了。那民族与什么有关呢?李炎认为,民族认同血源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关系,更大的关系在于文化的认同。如果西域人认同了大唐的文化,使用汉字,说汉语,采用大唐的制度和风俗,那百十年后,这些西域人就是汉人,之所以向西域移民,不过是为了让这个进程加快而已。所以,李炎下定决定,一定要同化包括突厥在内的西域各民族。为此,李炎决定在西域各地成立一百个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老师都由大唐的文人担任,教西域人说汉语,写汉字,用汉俗。李炎相信,这样坚持下去,只需要几十年的功夫,西域人就会被汉民族所同化。当然,西域是边远地区,刚刚纳入大唐不久,很多汉人不想到西域来,对此,李炎决定采用两个办法。一是将大唐的囚犯流放到西域,让他们在西域戍边。二是在西域建立定居点,为移民到西域的大唐人提供住处,然后送给这些大唐百姓牧场和耕地,这样一来,大唐百姓就可以在西域扎下根,对西域各民族进行潜移默化,时间一长,就可以将西域各民族一点点同化。李炎在西域又呆了三个月,三个月内,李炎不但收服了西突厥,也让西域各国臣服于大唐,至此,大唐的疆域随着李炎的这次西征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三个月后,已是秋季,风吹草低。西域的一切终于稳定下来,西域都护府已经建立,老将薛万彻还是很有能力的,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李炎很是放心,带着毗达回到了长安。此时的李世民依旧没有回到长安,李炎在西域的所作所为让李世民感到很是满意,不过因为对西突厥的用兵,大唐与高句丽之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用兵。镇守营州的卫国公李靖不断派出一支支小股部队骚拢高句丽,以耽误高句丽的农时,消耗高句丽的战争潜力。高句丽人无法防止唐朝的进攻,就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派出一些小股军队潜入大唐。但在被大唐连着消灭了几支军队之后,高句丽人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报复行为,被动防守。在大唐的不断进攻之下,高句丽的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渊盖苏文没有办法,于是决定与大唐议和,以减少大唐对高句丽的进攻与破坏。渊盖苏文的使者很快来到了洛阳,洛阳宫内。洛阳宫,又名紫嶶城,自隋时开始建设,其规模超过了长安的大兴宫。李世民位于洛阳宫的大殿之上,表情平静。殿下,渊盖苏文的使者不断向李世民诉说着奉渊盖苏文之命前来大唐请求和平。“殿下,高句丽与大唐一直是友好邦国,为了双方百姓的生命与财产,为了两国世代友好,高句丽愿意送给大唐贡品,只求大唐不再进攻。”

  使者说道。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已经成功了,李靖带给了高句丽不可承受之痛,否则高句丽人也不会主动求和。这充分说明,高句丽人快挺不住了!李世民很有风度的听高句丽使者说完,然后口中说道:“你可以回去了。”

  “回去?大唐皇帝陛下,你是答应了高丽句的求和?”

  高句丽使者说道。“高句丽屡犯我大唐边境,大唐岂能与高句丽议和?大唐与高句丽之间不死不休!”

  高句丽使者大惊,还要再说什么,李世民朗声说道:“赶出去!”

  “是!”

  几个卫士将高句丽使者赶了出去。李世民神色高傲,口中说道:“自汉朝以后,西域和高句丽一直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哪怕是强大的隋朝也没有收复西域。而就在不久前,太子已平定了西突厥,现在西域已尽入大唐治下,为我大唐创不世之功。”

  “现在,大唐终于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对付高句丽了!”

  “陛下,现在正值秋季,也是我们收获的季节,现在不宜动兵,不如等到冬季再动兵,将会起到更大的效果。”

  房玄龄说道。李世民想了想,一点头说道:“好,那就再忍耐几个月,到了冬季,大唐将发大兵讨伐高句丽!”

  就在李世民准备讨伐高句丽的同时,李炎也回到了大唐的都城长安。一转眼,距李炎离开长安已有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内,李炎平定了整个西突厥,将西域各国都置于大唐的控制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回到了长安,李炎的心情很是不错,这繁华的中原地区比塞外的苦寒之地真是好了十倍不止。虽然李世民离开了大兴宫,但李炎并没有进入大兴宫办公,而是在东宫办公。这倒不是李炎恪守臣子的本份,而是李炎并不想被人抓到什么把柄,比如自己真要是进宫,遇到了某些漂亮的女人,就算没有事,也可能被有心人利用造谣生事,无中生有。所以,自己不去大兴宫,在东宫办事最为保险。还有,东宫是李炎的家,在这里也更随便一些,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回到长安之后,李炎依旧是每天案头堆满了公文,当然,这些公文他只是选择一些重要的看,其余的都交给上官仪和张柬之处理,每天依旧在书房睡觉,室内的蜡烛一亮就是一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